文章中心
第三方檢驗機構缺失 網購奢侈品真偽鑒定難
[導讀] 消費者對購得的商品真偽心生疑惑后,很難有暢通的鑒定渠道來解開疑團,即便是自行分辨出真偽,也難以獲得權威鑒定。
假一賠十、100%正品、支持專柜驗貨……許多出售奢侈品的網上商鋪會打出這樣的廣告語來給消費者吃下“定心丸”。記者調查了解到,消費者對購得的商品真偽心生疑惑后,很難有暢通的鑒定渠道來解開疑團,即便是自行分辨出真偽,也難以獲得權威鑒定。
近日消費者陳女士向本報投訴,稱其在網上花2100元買了一款國際一線品牌Burberry(巴寶莉)手提包,當時賣家表示自己是外貿公司員工,從品牌專柜內部拿貨。但不久后,和朋友從品牌專柜購得的同款手提包對比,陳女士發現有不同之處,拿到奢侈品保養店后,工作人員懷疑此包為高仿品。陳女士聯系賣家,對方卻玩起了“失蹤”,想投訴,卻苦于找不到權威證據。
對于許多網店在商品信息里標出的“支持專柜驗貨”,記者走訪本市多家奢侈品專柜,沒有一家可以為非本店出售的商品做出書面鑒定,但大多表示可以傳授鑒別真品與仿品的經驗,告訴消費者兩者有哪些區別。但當記者提出能否為商品實物進行驗貨時,多數專柜人員表示,專柜只是出售商品,并不是檢測機構,不提供鑒定服務。
位于東馬路一家全國連鎖奢侈品保養護理店工作人員介紹,每天大量接觸奢侈品,“眼一看,手一摸,就能知道真假”。雖然把握比較大,但畢竟是憑借經驗,也非第三方檢驗機構,沒辦法出具報告。
記者了解到,目前網上已有奢侈品鑒定服務,鑒定師可以上門鑒定或者根據照片鑒定,但只能提供真偽結果,無法出具權威證書。記者隨后聯系了一家大型奢侈品寄賣店,其鑒定師獲得全國寄賣工作委員會的認證,但鑒定結果并未得到品牌官方認可,并且只為進行物品寄賣的顧客提供鑒定服務。
中國奢侈品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,國內奢侈品鑒定業發展尚不完善,提供服務主要集中在產品質量鑒定,在真偽鑒定方面缺少第三方權威鑒定機構,民間組織的鑒定結果卻不具法律效用,建議聯合品牌商家,組建權威的奢侈品鑒定機構,同時根據市場需求培養具有專業資質的鑒定師。